香港内部传真来料

师资队伍/ teachers
教授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土地管理系 > 教授 > 正文

柯新利

中共党员

教  授

联系方式:87284349 

Email:  kexl@mail.hzau.edu.cn

研究方向:土地利用变化;耕地保护与利用;国土空间优化配置

承担课程:土地经济学;中级公共管理研究方法;高级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写作与沟通;社会统计与R语言;学术道德与科技写作


教育经历:

1997–2001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经济学学士

2003–2006     武汉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理学硕士

2006–2009     武汉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工学博士


工作经历:

2009–2012     中国科香港内部传真来料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方向)

2015.04–2015.11 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访问研究(土地利用与土地生态方向)

2016.01–2017.01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访问研究(生态经济方向)

2012.05–2016.12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副教授

2016.12至今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1.11至今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香港内部传真来料,院长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7项、其它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在Nature Food,Land Use Policy、《中国土地科学》、《地理科学》、《地理学报(英文版)》和《中国行政管理》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独立出版专著3部。系统评估我国耕地保护政策实施效果及其生态代价,服务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提出权衡城市扩张、耕地保护与生态保育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策略,服务可持续发展提出基于布局优化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服务区域协调发展,获得了广泛关注,并被Nature Sustainabilit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一流期刊引用。自主研发了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软件、LANDSCAPE土地利用变化模型软件、生态安全评估系统各1套。研究成果获评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学术奖励。


学术贡献:

(1)系统评估我国耕地保护政策实施效果及其生态代价,服务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综合采用公共管理学、资源环境经济学、遥感、 GIS、地理学等理论与方法开展耕地保护政策实施效果评估,采用模型模拟开展耕地保护政策实施效果预评估,形成了对我国耕地保护政策实施效果的科学认识:耕地占补平衡起到了耕地数量保护的作用,但导致了耕地质量的下降;耕地占补平衡导致的耕地位移是耕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方面,是耕地生产能力变化的主导因素,然而耕地位移及其效应未得到足够重视;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国家统筹会加剧跨区域耕地位移,使耕地占补平衡的生态代价剧增;耕地保护的生态代价不可忽略,这一现象在快速城市化区域表现得尤为明显。

(2)提出权衡城市扩张、耕地保护与生态保育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策略,服务可持续发展

基于对城市扩张、耕地保护与生态保育冲突的科学认识,开展了权衡三者冲突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为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提供新思路: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冲突存在拐点,拐点前后两者冲突程度发生突变,快速城市化地区严格的耕地保护会加剧两者的冲突;耕地非农化效率、压力和优先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为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创造了条件;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时,在补充耕地端优化的效果显著优于占用耕地端优化的效果;通过空间优化配置,可以在保证耕地生产力总量不下降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损最小的约束下,最大限度地释放区域耕地非农化压力。

(3)提出基于布局优化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理论与方法体系,服务区域协调发展

提出根据耕地区际优化布局结果确定区域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综合考虑耕地非农化收益和耕地价值以及耕地赤字/盈余确定区域耕地保护补偿价值标准的总体框架;依据一般均衡理论和投入产出理论,提出科学测算耕地非农化收益的方法;科学评估耕地区际优化布局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为区域生态补偿提供依据;提出根据区域耕地赤字/盈余状况对耕地非农化收益、耕地价值进行修正测算耕地保护区域补偿价值标准的方法体系;开展实证研究,测算各省份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区域补偿价值标准以及实施保障措施。

社会兼职:

 自然资源部长江中游国土调查监测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

 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

 湖北省土地学会副秘书长

主持的科研项目: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面向乡村产业振兴的土地利用转型研究(23&ZD113),2024.01–2028.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42371278),耦合供需主体决策的大城市郊区土地游憩功能空间涌现机制研究,2024.01–2027.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41971240),城市生态用地破碎化与土地功能演变的互馈机理研究,2020.01–2023.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41371113),城镇用地扩张与耕地功能演变的时空耦合机理研究——以武汉市为例,2014.01–2017.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项目(41101098),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张多尺度耦合机理研究,2012.01–2014.12。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后期项目(19FGLB071),跨省域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效果预评估与优化调控机制研究,2019.10–2022.10。

国家社科基金委员会,青年项目(13CGL092),基于生产力总量平衡的耕地保护区域布局优化及补偿机制研究,2013.06–2018.09。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一般)项目(18JHQ081),权衡耕地保护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及其补偿机制研究,2019.01–2021.01。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基于区域差异的武汉城市圈耕地非农化时空配置及其经济补偿研究(10YJC790121),2011.01–2013.12。

湖北省国土测绘院,基于空间唯一性的耕地林地理论政策研究专题(ZHWYZB-HB-20233445C14),2023.09–2023.11。

湖北省空间规划研究院,统筹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背景下的耕地进出平衡实施保障技术研究(ZRZY2023KJ04),2023.06–2023.12。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长江经济带“人口-水资源-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20211811113),2021.06–2021.12。

湖北省国土整治局(中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路径研究,2021.07–2022.06。

湖北省空间规划研究院,长江经济带农业空间格局数据分析与政策研究(ZHWYZB-HB-2020045),2020.12–2021.01。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国土资源节约集约与产业转型升级研究,2018.09–2019.08。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全域全类型土地用途管制理论及管控机制研究,2017.06–2017.12。

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人文社会学科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耕地利用变化与耕地功能演变的互动机理及其调控策略研究——以武汉市为例,2014.01–2016.12。

专著出版:

柯新利. 基于生产力总量平衡的耕地区域布局优化及其补偿机制研究[M]. 科学出版社, 2019.

柯新利. 基于布局优化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研究[M]. 科学出版社, 2016.

柯新利. 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及其应用[M]. 科学出版社, 2016.

代表性学术论文:

Ke X., Chen, J., Zuo, C.*, & Wang, X. (2024). The cropland intensive utilisation transition in China: An induced factor substitution perspective. Land Use Policy, 141, 107128.

Zuo C.*, Wen C., Clarke G., Turner A., Ke X.*, You L., & Tang L. (2023). Cropland displacement contributed 60% of the increase in carbon emissions of grain transport in China over 1990–2015. Nature Food, 1-13.

Ke X., Huang D., Zhou T.*, & Men H. (2023). Contribution of non-park green space to the equity of urban green space accessibility. Ecological Indicators, 146, 109855.

Ke X., Zhang Y., & Zhou T.*. (2023).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ypical patterns of eco-efficiency of cultivated land use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33(2), 357-372.

Ke X., Men H., Zhou T.*, Li Z., & Zhu F. (2021). Variance of the impact of urban green space on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among different urban functional zones: A case study in Wuhan. 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62: 127159.

Wang L., Zheng W., Tang L., Zhang S., Liu Y., & Ke X.*. (2021). Spatial optimization of urban land and cropland based on land production capacity to balance cropland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85: 112054.

Tang L., Ke X. *, Chen Y., Wang L., Zhou Q., Zheng W., & Xiao B. (2021). Which impacts more seriously on natural habitat loss and degradation? Cropland expansion or urban expansion? 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 32(2): 946-964.

Zhou T., & Ke X. *. (2021). Which should be conserved according to priority during urban expansion? Ecological lands or farml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67(1): 81-90.

Ke X., Zhou Q., Zuo C.*, Tang L., & Turner A. (2020). Spatial impact of cropland supplement policy on regional ecosystem services under urban expansion circumstance: a case study of Hubei Province, China. Journal of Land Use Science, 15(5): 673-89.

Tang L., Ke X.*, Zhou T., Zheng W., & Wang L. (2020). Impacts of cropland expansion on carbon storage: A case study in Hubei,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65: 110-515.

Tang L., Ke X.*, Zhou Q., Wang L., & Koomen E. (2020). Projecting future impacts of cropland reclamation policies on carbon storage. Ecological Indicators, 119: 106-835.

Yang B., Ke X.*, van Vliet J., Yu Q., Zhou T., & Verburg P. (2020). Impact of cropland displacement on the potential crop production in China: A multi-scale analysis.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3): 1-3.

Zheng W., Ke X.*, Xiao B., & Zhou T. (2019). Optimising land use allocation to balance ecosystem services and economic benefits – A case study in Wuhan,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48: 109-306.

Zheng W., Ke X.*, Zhou T., & Yang B. (2019). Trade-offs between cropland qual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of marginal compensated cropland – A case study in Wuhan, China. Ecological Indicators, 105: 613-620.

Zhou T.*, Vermaat J., & Ke X. (2019). Variability of agroecosystems and landscape service provision on the urban-rural fringe of Wuhan, Central China. Urban Ecosystems, 22(6): 1207-1214.

Li M., van Vliet J., Ke X., & Verburg P. (2019). Mapping settlement systems in China and their change trajectories between 1990 and 2010. Habitat International, 94: 102069.

Ke X., van Vliet J., Zhou T., Verburg P., Zheng W., & Liu X.*. (2018). Direct and indirect loss of natural habitat due to built-up area expansion: A model-based analysis for the city of Wuhan, China. Land Use Policy, 74: 231-239.

Ke X., Zheng W., Zhou T., & Liu X.*. (2017). A CA-based land system change model: LANDSCAP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31(9): 1798-1817.

Ke X.*, Qi L., & Zeng C. (2016). A partitioned and asynchronous cellular automata model for urban growth simul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30(4): 637-659.

柯新利, 苏超,谢显壮,左成超*. 高铁网络对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影响机理——基于要素转移与共享的视角[J]. 地理科学,2024,4(3): 369-378.

柯新利*. 香港内部传真来料耕地保护与利用的新思考[J]. 中国土地,2023,23(09): 28-31.

柯新利,杨银玲,刘姿媚*,朱梦珂,唐兰萍,周威龙. 兼顾水质与水量的长江经济带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时空格局[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23(10): 1-14

柯新利*. 耕地利用转型研究的创新探索—《耕地利用的可持续集约化:理论探索与多尺度实证》评介[J]. 中国土地科学,2023,37(03): 126-128.

柯新利*,杨柏寒,盛思雨. 耕地位移的影响与对策建议[J]. 中国土地,2023,23(02): 4-7.

柯新利,肖邦勇,郑伟伟,马艳春,李红艳. 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划定的多情景模拟[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0,22(03):580-591.

柯新利*,唐兰萍. 城市扩张与耕地保护耦合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以湖北省为例[J]. 生态学报,2019,39(02):672-683.

马才学,金莹,柯新利*,马艳春. 基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法的湖北省耕地多功能强度与协调度典型模式探究[J]. 中国土地科学,2018,32(04): 51-58.

王家合,赵喆,柯新利*. 公共服务合作治理的主要模式与优化对策[J]. 中国行政管理,2018,11: 154-156.

孔星河,梅昀,柯新利*. 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的倒U型曲线检验:武汉市的实证[J]. 中国土地科学,2016,30(03): 46-54.

朱凤凯,柯新利*,张凤荣. 转型期农村宅基地边际化的内涵、特征与诊断指标[J]. 地理科学进展,2017,36(05): 549-556.

获奖情况:

学术获奖

第十二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20年(排名第一)

第十一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排名第一)

第九届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22年(排名第一)


教学获奖

华中农业大学教书育人奖

华中农业大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


荣誉称号

中国高校十佳青年土地资源管理专家

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人才

全国高校GIS新秀


香港免费公开资料大全最新官网【集团】有限公司